超6000億美元——這是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不僅一掃2023年的增長頹勢,更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印證了半導體產業“短期波動,長期向上”的核心邏輯。


從工業照明的精細調控,到AI芯片的算力躍遷,人們已經看到半導體產業對生產生活的顛覆型推動,卻鮮少關注支撐這一變革背后的基石——材料科學的突破。


當人們的目光還在聚焦于芯片的大國角逐,數據卻揭示了另一條暗線——2024年全球半導體陶瓷市場規模已經增長到25.51億美元,預計2031年將達到43.47億美元;2018-2023年全球電子陶瓷市場規模由1608億元增長至19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4%,而新一代氮化物的國產替代亦在加速推進。


在這場隱秘的產業鏈戰役中,電子陶瓷作為關鍵材料,競爭尤為激烈。長期以來,高端電子陶瓷市場被日本京瓷(Kyocera)、美國CoorsTek等國際巨頭所壟斷,這些企業憑借著核心技術壁壘構筑起一道無形的高墻,讓眾多國內企業只能在低端領域內卷不止。


但至少在當下有一點是明確的,這堵無形的高墻正在給國內具有創新力的企業向上突破的機會。就像中芯國際突破國際技術封鎖,完成7nm工藝突破;寧德時代主導了磷酸鐵鋰(LFP)技術路線,動力電池占有率全球第一。而在工業巨頭都無法精確掌控的電子陶瓷產業,國內正跑出來一匹黑馬:臻金新瓷。(全稱:深圳市臻金新瓷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這家成立于2024年5月的電子陶瓷產業新星,圍繞高速增長的終端應用市場研發廣域應用電子陶瓷,包括氮化鋁陶瓷基板、碳化硅陶瓷吸盤等,多個項目得到了客戶驗證,大規模量產在即。


事實上,國際巨頭的技術封鎖對于中國制造起到了兩種作用:一方面淘汰了一批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導致原有秩序崩壞;另一方面培育出浴火重生的公司,促進它們茁壯成長。那么,為什么在競爭激烈的電子陶瓷賽道,臻金新瓷最有機會跑出來?它向上突圍的底氣又在哪里?

從配方到設備的“臻金方案”

當人們渴望吃到口味更佳、品質更優的蔬果時,尤其是想一品反季蔬果的鮮甜時,大棚種植的作用無可取代,這背后是工業照明技術的持續創新——通過智能光配方精準模擬自然光譜,動態調節光周期與光強,讓溫室里的番茄褪去酸澀、草莓糖分沉淀更充分,最終將陽光的味道精準復刻在每一寸果肉之間。


而這種精準復刻的背后就需要高端電子陶瓷的精準賦能,相較于傳統的高壓鈉燈,如今大棚種植所用的LED燈使用了高導熱性、低熱膨脹系數以及優異機械性能的氮化鋁陶瓷基板,其能夠讓大棚種植物接受長期而穩定的工業級補光,且功耗更低、耐高溫高濕。


但是,2021年之前想要使用這種氮化鋁陶瓷基板,國內的企業需要從日本京瓷(Kyocera)、東芝(Toshiba)、丸和(Maruwa)等企業中購買,其背后的難點囊括了粉體配方、國產設備等方面的突破,正如臻金新瓷CTO宿金棟博士所言,“國內企業想要實現電子陶瓷材料的國產替代,就需要‘全鏈路國產化’,在粉體配方和工藝適配上面做迭代改進,而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情?!?/span>


眾所周知,粉體配方與制造設備,是一體兩翼,不可分割。在電子陶瓷賽道,任何單一維度的突破都難以支撐產品快速落地,唯有通過“配方-工藝-裝備”的協同創新,將材料基因組工程與裝備智能化迭代形成閉環,方能實現螺旋式突破。


憑借著長達6年時間的研發積累,臻金新瓷團隊不斷與產業上下游配合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工藝Know-how,比如在粉體配方上,臻金新瓷解決了高純度粉末合成、多元元素摻雜等痛難點,更在國產制造設備的適配性上做到良好的優化,形成了“臻金方案”,并申請到多個項目專利,打破了很多國內企業無法逾越的“設備依賴+工藝波動+專利生態”的鴻溝。


如果說掌握了電子陶瓷的核心工藝Know-how奠定了臻金新瓷行業基礎,那么客戶的認可就是企業產能釋放的最大底氣。


目前,臻金新瓷的氮化鋁陶瓷基板已陸續完成數十家客戶驗證,向氮化鋁領域的TOP10企業全部送樣完畢,并在產能爬坡完成后開始轉化訂單。此外,臻金新瓷已于2024年6月順利完成天使輪融資,同年11月達成量產線貫通。為服務公司戰略,臻金新瓷于2025年2月正式啟動新一輪融資計劃,目前該輪融資正在高效推進中,重點聚焦為規?;a及技術研發提供資金支持。

臻金新瓷如何向上突圍?

在很多前沿領域,國際巨頭的技術封鎖非但未讓國內企業陷入“創新困境”,反而推動后者摸索出獨特的創新路徑,而這背后是國內“工程師紅利+市場縱深”的有力支撐。


首先是工程師的“厚積薄發”,臻金新瓷的陶瓷技術團隊實力雄厚,其中宿金棟博士、李廣奇博士、丁達飛博士等技術人才均為材料學和工程專業出身,擁有豐富的課題經驗和項目經驗,深諳“從實驗室到量產”的產業化鴻溝。在多次產品打磨中,團隊不僅解決了多元組分精準配比、形貌精準設計、批次一致性等諸多難點問題,還通過技術研發配方體系的升級和設備技改來降低能耗在產品中的成本占比,從而達到既環保又降本的成效。


事實上,在電子陶瓷行業,“懂材料”只是起點,“懂客戶”才是勝負手。臻金新瓷的市場開拓邏輯,主要體現在“需求前置化”與“響應敏捷化”的雙重維度:


首先是“需求前置化”。臻金新瓷通過主動預測、挖掘和定義用戶需求,并將其提前融入產品開發或服務設計流程,從而實現更精準的市場匹配和更高效率的價值創造。


還是以氮化鋁陶瓷基板為例,臻金新瓷團隊深刻認識到,在現代農業的大棚種植,特別是國內外工業大麻種植,其對人工光照技術要求很高,傳統氧化鋁材料(熱導率介于20到30 W/mK)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散熱需求,鑒于此,業界正逐步轉向使用具有更優導熱性能的氮化鋁材料(熱導率超過170 W/mK),來解決這一問題。


臻金新瓷團隊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市場動向和技術迭代的關鍵時機,以氮化鋁陶瓷基板產品迅速切入該市場,精準對接了市場需求與技術升級,駛入了快車道。


除了農業應用外,氮化鋁陶瓷基板在其他領域的熱管理需求解決方案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但不限于芯片SIP封裝、作為導熱填料-導熱膠應用于水冷系統以及算力中心建設、VCSEL激光發射器、乃至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中控模組等,這些應用場景不僅展示了氮化鋁材料的巨大市場潛力,同時也將突顯了臻金新瓷產品在提升各行業效率和性能方面的關鍵作用。


其次是“響應敏捷化”??焖偬峤环桨福焖偬峁┓?,已經成為國內供應商必備的一種生存技能。臻金新瓷不僅能夠以分層定價去應對客戶的不同需求,同時在定制化產品以及高端產品研發上,能夠與客戶做到快速對接,用臻金新瓷董事長兼CEO蔣韶華的話來概述,“臻金新瓷不僅對標日本京瓷等國際巨頭,更會在產品一致性和商務跟進服務方面優于競爭對手。通過重點產品的規?;慨a能力,去加速高端電子陶瓷的國產替代進程?!?/span>


簡而言之,當日本京瓷、美國CoorsTek等國際巨頭正在用專利高墻維護既有利益時,當國內很多企業正在低端市場卷生卷死時,臻金新瓷的武器是更深的場景理解、更快的迭代速度以及更優質的客戶服務。


回望產業史,材料產業的每一次躍遷都在重塑產業格局——硅材料成就了英特爾,碳化硅助推了特斯拉。因此,臻金新瓷的技術積淀及其在高端電子陶瓷市場的表現,已經成為了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突圍樣本,或許多年之后再回首,臻金新瓷的成敗更可能預示著整個中國電子陶瓷產業邁向高端化的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