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的一年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和計劃執行效果,并以問題為導向清晰地指出了2025年工作方向、目標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與舉措。”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安斌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四川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發言時表示,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爆發式增長,其本質是我國人才培養科技發展和先進制造業同頻共振的結果。
近日發布的DeepSeek、Manus引起的算法突破將產生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將帶來相關產業領域的需求暴增,這種技術革命具有雙重效應,既直接催生智能硬件、工業互聯網等千億級產業,更通過賦能傳統產業改造和轉型升級,同時算力需求的增長對上游關鍵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電子材料領域正迎來歷史性機遇。
唐安斌表示,算力、具身智能、6G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能否持續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高性能材料,為此,希望國家相關部委高度關注相關產業領域所需關鍵材料的創新與發展,在關鍵材料技術研究與應用、產業鏈完善和產業化投資等方面給予資金與政策支持。
唐安斌介紹,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材科技”)的電子材料業務正處于這一黃金賽道,其應用于芯片封裝的高密PCB板樹脂材料、超低介質損耗樹脂材料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今年頭兩個月的訂單超過2024年同期的三倍,出貨量超二倍。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形成了規模效應,在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相關材料端占據了重要位置。產品已經成功應用于全球人工智能服務器頭部企業的高速PCB板制造的主流產業鏈體系,占其服務器同類材料比例超過70%。
同時,東材科技的電子樹脂材料還廣泛應用在智能終端手機(蘋果、華為)、汽車、6G通訊背板等PCB板制造環節。“我們堅信,隨著算法突破帶來的算力需求指數級的增長,所帶來的包括智能硬件、工業互聯網、與智能手機和人機交互等終端設備的深度融合,會帶來支撐算力、芯片、具身智能和終端顯示的先進電子材料及光學材料的旺盛需求和創新發展,這是東材科技發展的重大機遇!”唐安斌說道。
唐安斌介紹說,成立于1966年的東材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新材料業務的科技型上海主板上市公司,也是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多個細分行業保持技術和規模領先,例如,與電力相關的新能源材料業務連續34年穩居全國同行第一,現已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新型絕緣材料專業公司。
近三年,與新型顯示相關的光學聚酯薄膜與算力、5G/6G和半導體封裝相關的先進電子材料突飛猛進,其技術和產能已在國內處于頭部位置。
目前,有6家東材科技的子公司獲得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公司產品重點服務于發電設備、特高壓輸變電、智能電網、新能源、軌道交通、人工智能、平板顯示、5G/6G通訊等諸多領域。
東材科技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近五年在研發上持續加大投入,占比營收年均超過5%。依托技術創新成果,公司實現了由傳統絕緣材料向光學薄膜、先進電子和環保功能等新材料的成功轉型。東材科技堅持走進口替代的路線,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光學膜、特高壓和電子等材料方面,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拓展市場空間,填補了行業空白。
唐安斌表示,今后東材科技將加大人才、科技創新投入和產業投資,緊盯人工智能、6G通訊電子領域的需求和發展機遇,持續聚焦高端電子材料和光學膜材料的研發與應用,以科技創新突破帶動產業生態重構和產業升級,為全球智能技術革命提供更優質的“中國材料解決方案”,為中國的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貢獻東材科技力量。